2021年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朱敏

发布时间:2022-06-28 来源: 编辑: 浏览量:

获奖者风采

【朱敏教授简介】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至今,先后担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生物信息学、视频与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科研工作,面向本科生和硕博士研究生主讲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可视化等专业核心课与选修课。


自1996年工作以来,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融入贯穿在日常工作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一、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多维教学创新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发展前沿,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思政理念,构建并获准“课程思政”榜样课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规律,逐渐树立对学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科研的探索意识。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主讲课程《数据可视化》围绕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人才培养,以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课外指导”全要素课堂教学改革,对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的一流数据分析新工科人才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重视教学条件建设。依托实践教学经验,主编并出版了《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受到多所选用高校的认可,其中前者获得优秀教材奖励,目前已修订并出版该教材的第二版。依托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主编的《大数据可视化》教材,也已完成编撰并交付出版。作为教指委物联网工程专业专家组核心成员,参与编写并出版了专业规范1.0、2.0版,担任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创办以“创新设计”为理念的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连续举办8届,入选我校B类学科竞赛。

基于教研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工作,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8项。

二、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围绕课堂教学,构建环节丰富、机制灵活的过程化考核方式,将学术前沿的自主学习与分享、竞赛作品的赏析等纳入考核体系,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分享积极性;设置课程报告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术写作规范;引入学术会议元素,设置课程海报评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学术素养;鼓励本科生撰写学术论文并逐字修改,激励学生投入科研并努力深造。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依托所负责的“视觉计算实验室”,设立本科生实习项目、寒暑假开放课题,吸引学生参与科研工作,通过组织学术报告、论文研讨、项目进展讨论、技术交流等,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近五年来,实验室本科实习生深造率超过90%。

积极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竞赛指导教师,申报前设置Proposal自述和评审环节、结题前设置总结和答辩环节,形成了高低年级和本研之间的传承,提升了申报水平。近五年累计指导校级及以上大创项目17项,申报命中率100%。

近年来,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丰富,个人也多次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并受邀担任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大赛评审专家、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组委会委员。所指导的研究生积极投入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攻关项目中,用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服务国防。

三、坚持科教相融,注重学术能力提升

坚持做好学术研究,积极承担科研任务,不断提升自身和实验室团队的整体科研创新水平。依托长期的潜心耕耘和成果积累,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2项,获得“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近五年,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成都市重点研发支撑计划和横向委托等各类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重视科教融合,强调本学科前沿进展与课程的衔接和渗透,强调专业课程之间的体系与逻辑,采用“课堂与实验室衔接、本科生与研究生衔接”的递进式培养方式,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

朱敏教授自2013年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以来,积极参加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优秀教材等评审工作,多次与兄弟高校或华为等企业围绕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教师成长等进行研讨与交流。

作为高校教师,求学、教学、治学,是对教育的热爱与情怀,是反思与创新的追求,是开拓与前行的历程。

宝钢优秀教师奖的荣誉,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份对未来继续砥砺前行、不改初心、为党育才的期许和激励。

上一条: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