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宗旨的首届四川省“四有”好老师评选工作落下帷幕,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曹顺庆教授获首届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称号。
曹顺庆教授从教近四十年来,坚持以德立身、立德树人、传承文明、学术创新为神圣使命。在以德施教的过程中,曹顺庆教授“师垂典则,范示群伦”,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师职业、关爱学生、以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在充分彰显师德修养之余,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做志向高远、品德高尚、尊师重道、谦和友善的人,深受学生爱戴。
从教以来,曹顺庆教授情系教育、关爱学生,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自主创新意识和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不断完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当前中文研究生培养中的中学与西学分离、中国文化与文论“失语症”、西方话语为主导等问题,曹顺庆教授秉承“中西融通、科教相长,注重话语理论建设,引领学术前沿、加强文明互鉴与交流合作,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创新理念,带领团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材编写与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建构了以阅读中外原典为核心的教学新方案,将阅读经典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原典,以期实现中外文化典籍导向式、沉浸式、问题式阅读,实现与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并由此探索出以原典细读展开文明溯源的有效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明互鉴都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曹顺庆教授先后担任15部重要教材的撰写与主编、17部“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和7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原典阅读系列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主编。其担任总主编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原典阅读系列教材”被多所高校选用推广,担任首席专家主持的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比较文学概论》自出版以来累计印刷15次,累计印刷并销售约12万册,被全国258所高校采纳。
由此,在学术共同体的基础上,曹顺庆教授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并形成以教材建设为基点改革人才培养、以原典课堂为平台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人才培养、以科教相长为视野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强化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引领示范作用。
同时,曹顺庆教授提出“学术传承、话语创新”的人才培育理念与思路,创建由师生共同组成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带领学生进行话语理论建设,合力攻关“理论建构”,提炼核心学术话语,将理论创新融入教学与科研,主张建构中国文论话语、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创新话语,广受好评。由此,在师承关系中实现教学相长,通过继承、发展、变革、超越形成学派,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发展。
曹顺庆教授不仅引导学生对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心怀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多元化发展,而且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固化思维、求实创新,在国内外一流学者合作建设的教学科研平台及本、硕、博的教学中,他指导学生依托学术论文写作、国际会议交流、国家级科研项目建设并从重大项目中孵化新项目等多种途径开展学术实践,持续建构学科新话语。
目前,曹顺庆教授已培养出百余位优秀博士生,如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叶舒宪、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会长徐新建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王晓路教授等。
曹顺庆教授先后获评四川省教学名师奖(2007)、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四川大学“立德树人”奖(2020)、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2021)等称号,主讲课程《中外语言文学与文化专题研究(中华文化——<十三经>)》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1)、《比较文学》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主持项目“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双语人才培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比较文学教学团队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原典阅读与‘中华文化’素质课课程改革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等。这些成果不仅见证了曹顺庆教授几十年的初心与坚守,更展现了其育人、教学、治学理念上的远见卓识与对学生的深切关怀。
此外,曹顺庆教授还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任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务。